读材料,完成下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 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国家 |
日本 |
巴西 |
瑞典 |
尼日利亚 |
中国 |
韩国 |
世界 |
平均年龄中位数 |
44.6 |
28.9 |
41.7 |
15.2 |
35.2 |
37.9 |
28.4 |
(1)材料一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请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
读我国各地形区分布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山脉 ⑥________,⑦________,。
高原⑨________,⑩________。
(2)图中数字11代表的是________盆地,简要分析冬季该地比同纬度的地区温度高的主要原因。
(3)下面的图形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示意图,完成:
(1)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位于我国_______(山脉)、_______一线,向西沿伸至青藏高原东缘。
(2)从海口到漠河,温度大致相差48℃,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右图用箭头画出夏季风的风向。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_______山、_____山、______山、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为界。
读“2007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2007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
(3)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情况看,虽然年际间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加重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
(3)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该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合理的有(双选)( )
A.大量减少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缓解旱涝灾情 |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 |
读“昼夜交替示意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在B地的_______方向, D地在C地的___ __方向。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这一天的日期是___月_____日,正是北半球的_____日。北极圈内有_____现象,此时我们的家乡应该是_____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