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在河南、陕西出土了许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礼器、兵器等。这些青铜器的礼器中,商朝常见许多酒器,属于西周的就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你认为主要是( )
A.酒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 |
B.随着生产的发展,西周青铜器主要生产的是农具 |
C.西周力求扭转商末流行的奢靡风气,禁止酗酒 |
D.西周实行分封制,酒器不再作为权力和秩序的象征 |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
1915—1918 |
1919—1922 |
1923—1926 |
文章篇数 |
770 |
631 |
128 |
“革命” |
0.78% |
2.45% |
25.14% |
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报刊对社会生活反映最及时。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户、放开、奖金、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裁军。这最有可能是()
A.1958年 | B.1978年 | C.1984年 | D.1992年 |
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这表明()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 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 |
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 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 |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这时各种西方社会学说涌入中国,最能刺激中国人神经的是()
A.自由主义学说 | B.社会进化论 |
C.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 D.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 B.朱熹 | C.李贽 | D.王守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