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
B.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封建社会的性质 |
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 B.《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马关条约》 |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 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 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
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朝野的态度是: ( )
A.波澜不惊 |
B.清政府没有进行改革 |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