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源自河北东部一代的”莲花落(lào)”,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形式发展而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善于表达小市民生活,深受人民群众喜欢,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韩少云、魏荣元、马泰等。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晓凤,江苏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善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祥林嫂》等。
吴霜: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有:《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
绕口令:毛毛和涛涛,跳高又练跑,毛毛教涛涛练跑,涛涛教毛毛跳高,毛毛学会了跳高,涛涛学会了练跑。
一笔失万金
改革开放初期,乌鲁木齐市挂面厂在日本花16万元人民币从日本印制来的挂面包装袋,由于多写了一点“乌”写成了“鸟”,全部报废。堂堂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包装袋不能用了,16万元钱付之流水。追查结果,设计师,审批者都是粗心大意的“马大哈”。
古代笑话。
某日侍郎、尚书、御史三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三人面前跑过。 御史藉机会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脸都绿了:“是狗。”尚书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 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尚书脸也歪了。侍郎:“也可以从食性看。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惯用语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4)把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敬辞与谦辞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别来无恙),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祝贺说(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