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②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③女,弗④如也。”(《论语·公冶长》)
注:①愈:胜过、超过。 ②望:比。③与:同意,赞同。④弗:副词,相当于“不之”。“弗如”,相当于“不之知”
孔子和曾子的谈话,阐述了什么道理?请概括。2分
子路说颜回能“闻一知十” ,说明颜回具有哪种学习能力?而他说自己“赐也闻一以知二”体现了他的什么品德?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既强调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又说“其争也君子”,前后是否矛盾?请谈谈你对孔子“争”与“不争”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连我这外行的眼也能看出,这条破船就要裂开了。我看见它在中间裂开,桅上唯一的那个人生命如系于一发之上。……
  他受伤了。我从我站的地方看到他脸上有血,可是他根本没想到这一点。他似乎急切切地在教他们把他放松一些——也许我只是从他胳膊的动作上这么推测——然后像先前那样出发了。
这时,他奋力朝破船靠去。他时而随高山升腾,时而随深谷下降,时而沉入起伏的泡沫,时而朝岸的方向漂浮,时而又向船的方向漂浮。他艰难勇敢的挣扎。那段距离并不算长,但是海和风的力量使得那挣扎可怕了。终于,他挨近了那条破船。他离得那么近:再向前靠一步,他就抓住它了。可就在这时,一股高山一样的深绿色海水从船的那边朝岸的方向涌来,他似乎一下就跃了进去,船也不见了!
……他被抬进最近的房子里,这时再没人阻拦我,我留在他身边,忙着用尽了一切急救方法;可他已被那巨浪打死了,他那颗宽厚的心也永远安静下来不动了。
  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创作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文中的"他"是大卫的朋友。文中通过“他”这一情节,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从文中看,孔子认为“仁者”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你还知道孔子关于“仁”的其他论述吗?请任举出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求也退,故近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以上三条材料,可以用论语中的哪一个思想贯穿?
.
.
选择其中一则材料对所体现的思想加以简析。
.
.
.
.
.
.

简答题
《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悲剧人物,请分别简要概括三人的悲剧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拥有大量钱财但并不感到幸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