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
①N2(g)+O2(g)="==2NO(g)" ΔH1=+180 kJ·mol-1
②N2(g)+3H2(g)2NH3(g) ΔH2=-92.4 kJ·mol-1
③2H2(g)+O2(g)===2H2O(g) ΔH3=-483.6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2=E1-E3 |
B.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
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 ΔH=+906 kJ·mol-1 |
D.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8>Q2>2Q1 |
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C.S、SO2和Si、SiO2四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各自又能与某些酸反应 |
D.N、Si、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SiO2和SO2 |
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Al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3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
C.Cu能被FeCl3溶液腐蚀,其离子方程式为:Cu+Fe3+=Cu2++Fe2+ |
D.Na+、Ba2+、NO3-、SO32-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 |
B.淀粉、油脂、蛋白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只生成CO2和H2O |
C.为除去乙醇中混有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和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
B.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
C.短周期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均达到8(或2)稳定结构 |
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寻找催化剂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B.氧化性酸具有氧化性,还原性酸不具有氧化性
C.胶体、溶液、浊液均为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
D.12C、13C、14C为碳元素的三种核素,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