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目的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
目的或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向铁和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若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若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
该溶液中既有Fe3+,还有Fe2+ |
C |
将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
比较Cu、Fe2+的还原性 |
D |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 |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
B.反应可表示为X+3Y![]() ![]() |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
下列说法符合工业实际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粗铜板作阴极 |
B.冶金工业中,常用铝热反应原理冶炼钒、铬、锰等金属 |
C.工业上采取把氯气通入烧碱溶液的方法生产漂白粉 |
D.玻璃、水泥、高温结构陶瓷均为传统硅酸盐工业产品 |
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
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A.除去NO中的NO2 | B.铁制品表面镀锌 | C.稀释浓硫酸 | D.制备少量O2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 g甲烷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2NA |
B.常温常压下,30克葡萄糖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
C.0.1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0.3NA |
D.25℃时, 1 L 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的H+数为0.1 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