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
| |
B. |
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
| |
C.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粉加热变黑 |
| |
D. |
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得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水通电分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 B.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木炭,得知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
| C.天然气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 D.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显红色,说明石蕊试液能使酸变红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
|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 |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粮食酿造酒 | B.用石墨作铅笔芯 |
| C.用铜丝作导线 | D.用干冰作制冷剂 |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44 | B.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甲乙甲乙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 C.图3中N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
|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