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形成图中成都附近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流水搬运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高度
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P、Q、M、N为世界四个不同区域的年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P地区大陆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

A.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B.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C.向北流的暖流 D.向南流的暖流

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洗碱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下左图、下右图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暖温带草原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A.Ⅰ线路 B.Ⅱ线路
C.Ⅲ线路 D.Ⅳ线路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 ”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 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

A.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
B.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
C.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
D.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天气状况
C.建筑物密度 D.交通通达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