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链接。
【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乙】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甲诗与乙诗中都提到了“故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是
中的“故人”写的。
2.甲诗与乙诗表现的送别季节都是 季,甲诗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 ”,乙诗能体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 ”。
3.甲诗一开头就点明了与友人惜别的地点 ,“西辞”说明朋友要去的广陵在 ;乙诗一开头也点明了与友人惜别的环境 ,从全诗的最后一句看,友人要去的地方在 。
4.甲诗与乙诗都描摹了送别的景色,但两诗有不同:甲诗是先 后 ,乙诗则先 后 ,情中言事。
5.甲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画面外,还烘托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境气氛,从中可触摸到诗人内心 之情。乙诗的第一、二句写了“雨”“柳”这些景物,从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中,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 的心情。
6. 甲诗中表现诗人长久翘首凝望的诗句是“ ”,乙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别后生活牵挂与关怀的诗句是“ ”。
7.甲诗与乙诗都有言外之意。甲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乙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
阅读加油站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曰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曝()喙()曰()
2.试着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曝——()亦谓—— ( )曰——( )
相舍——( )之——( )禽——(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你还积累了哪些成语可以反映和这个故事一样的道理?
品味坊。
绝句
杜甫
迟曰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作者写的是季的景色,诗中写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句诗作者采用了的写作方法来写;这句诗的意思是:
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阅读诗歌答题。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时的情景。
2.李白用桃花潭水之深来表达。
3.这首诗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用这个手法写个句子。
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
句意:
2.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
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