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的群落演 替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B.开始时的物种数目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
C.生态系统中生物量不断下降 |
D.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上升 |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 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
B.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 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当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部而变为菌核,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表皮;至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口部长出子座,形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为()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
B.一块朽木上的蘑菇、木耳等全部真菌 |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水生昆虫及细菌等全部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