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吕僧珍曰:“昔阮咸、颜延有二始①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②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敢复出。
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忌。
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渡河
B.邃乘舰径桥侧造:建造
C.吾又不可逆:推却
D.在军疾笃:严重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吕僧珍曰
②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
③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

A.①于②则③所 B.①之②以③因
C.①之②则③因 D.①于②以③所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B.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C.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D.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邃年少会写文章,当官后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担任庐江太守。
B.裴邃担任二州刺史时开发屯田,粮仓充实,军民安定,于是他们送来许多匹绢。
C.魏军袭击寿阳,攻打外城,杀掉守关士兵进入内城,裴邃率众与之大战了九个回合。
D.裴邃为人正直有威仪,将吏敬畏他,他去世后,淮肥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涕泣的。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
②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裴邃“沉深有思略”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
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陈孺子之为宰夕揽洲之宿莽
B.君居其位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肇锡余以嘉名
D.里中社,平为宰君家妇难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年,大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既在相位,理应知道宰相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凭借实力夺回了本属于他的丞相职位。

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
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翻译
(1)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2)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下之下:使做……的下属 B.幸勿杀我幸:希望
C.州罹兵烬罹:遭受 D.留守叶衡雅重之雅:认为……高雅。

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京大怒,欲杀弃疾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④京令弃疾奉表归宋
⑤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⑥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A.②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⑥

选出对文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及《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译文: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5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 杲卿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时钦凑军隶常山郡,属钦凑遣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喜事交济也。是夜,稾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翟万德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稾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绐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及贾深、张通幽、翟万德,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未备饰终之礼,可赠太子太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养死士,招怀豪右阴:暗地里
B.钦凑至,舍之于传舍舍:安排住宿
C.喜事交济也济:成功
D.任彼专城,志枭狂虏枭:勇猛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常山在其部内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B.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太守备酒乐于传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负汝何事而背我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颜杲卿忠诚报国的一组是()
①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②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③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喜事交济也④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⑤比至气绝,大骂不息⑥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杲卿代理常山郡太守时是安禄山属下,安禄山发动叛乱后, “忠诚感发”,于堂弟颜真卿等人密谋共同对付安禄山。
B.颜杲卿与属下用计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与儿子颜泉明一起将蒋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到京城。
C.颜杲卿据城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用尽被敌人所擒,面对安禄山的诘责他慷慨陈词,最终因触怒安禄山而遭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D.颜杲卿就义后,天子下诏评价他,说他面对关系到存亡安危的大事而奋发,因此成就了丰功。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天子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
②.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
③.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酒泉烈女庞娥亲者,禄福赵君安之女也。君安为同县李寿所杀,娥亲有男弟三人,皆欲报仇,寿深以为备。会遭灾疫,三人皆死。寿闻大喜,请会宗族,共相庆贺,云:“赵氏强壮已尽,唯有女弱,何足复忧!”防备懈弛。
娥亲子淯出行,闻寿此言,还以启娥亲。娥亲既素有报仇之心,及闻寿言,感激愈深,怆然陨涕曰:“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阴市名刀,挟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
比邻有徐氏妇,忧娥亲不能制,恐逆见中害,每谏止之,曰:“李寿,男子也,凶恶有素,加今备卫在身。赵虽有猛烈之志,而强弱不敌。愿详举动,为门户之计。”娥亲曰:“父母之仇,不同天地共日月者也。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活复何求!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夜数磨砺所持刀讫,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家人及邻里咸共笑之。娥亲谓左右曰:“卿等笑我,直以我女弱不能杀寿故也。要当以寿颈血污此刀刃,令汝辈见之。”
遂弃家事,乘鹿车伺寿。至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于都亭之前,与寿相遇,便下车扣寿马,叱之。寿惊愕,回马欲走。娥亲奋刀斫之,并伤其马。马惊,寿挤道边沟中。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娥亲乃挺身奋手,遂拔其刀以截寿头,徐步诣狱,辞颜不变。时禄福长汉阳尹嘉不忍论娥亲,即解印绶去官,弛法纵之。娥亲曰:“仇塞身死,妾之明分也。治狱制刑,君之常典也。何敢贪生以枉官法?”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守尉不敢公纵,阴语使去,以便宜自匿。娥亲抗声大言曰:“枉法逃死,非妾本心。今仇人已雪,死则妾分,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称其烈义,刊石立碑,显其门闾。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略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闻寿此言,还以启娥亲启:禀告
B.岂可假手于人哉!假:借助
C.(李寿)防备懈弛懈弛:松懈
D.及闻寿言,感激愈深感激:感谢,激动

下列六句话分为两组,分别表现娥亲“烈义”一组的()
①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
②阴市名刀,挟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
③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活复何求!
④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⑤与寿相遇,便下车扣寿马,叱之
⑥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寿是一个横行乡里的恶霸,从他身上可以推知当时社会上的地主恶霸嚣张跋扈到了何等程度。
B.李寿聚族相庆,激发了娥亲将内心的伤痛变成复仇的愤恨,并付诸行动;文中详细描写娥亲决斗李寿前的准备,这是为下文蓄势。
C.本文将娥亲杀李寿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酣畅淋漓,一个刚烈女子的性格便突显在读者面前;语言简练,情节起伏波折。
D.文章中还写到了福禄长“解印绶去官”和守尉要娥亲逃匿等情节,揭露了当时官吏徇情枉法的阴暗面。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
译文:
(2)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内部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翻译下列句子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