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我国的收入分配开始从“国富”转型到“民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中国30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大腕”、“泡吧”、“淘宝”。
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G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
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1)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
(2)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从“国富”到“民富”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个人品德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加大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增加对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持文化企业拓展出口平台和渠道,鼓励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拓展国际业务。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上述举措蕴含的经济学道理。(12分)
(2)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需要提高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高文化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请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道理。(10分)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对抗与冲突和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是冷战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大国之间的冲突和对立甚至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冷战结束后,以亦敌亦友、挑战与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逐渐浮出水面。世界越来越需要大国之间抛弃零和思维。
材料二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并且日益成为现有国际体系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关于“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关两国面对的共同挑战越来越多,“没有北京和华盛顿的联合行动,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是难以想象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关原理,说明大国之间为什么需要抛弃零和思维。(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论证中美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12分)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巴尔托洛内于2014年1月23日应邀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与其会谈时指出,中国全国人大和法国国民议会有很好的合作传统,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希望双方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推动中法关系、中欧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
材料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3年12月26日悍然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良知严重挑衅。我国对此进行强烈谴责和强烈抗议,欧盟也批评日本此举“无益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和改善与中韩两国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法国国民议会都是国家权力中心,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我国与欧盟为什么都持反对态度。

材料一:下图为菲利普斯曲线。

2013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通胀率不能再上升。
这样才能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域运行。
材料二:中法美就业和GDP在三大产业中的构成比重表(%)

国家
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法国
就业构成(2006年)
4.0
24.6
71.0
GDP构成(2006年)
2.2
20.9
76.9
美国
就业构成(2006年)
1.6
20.6
77.8
GDP构成(2006年)
1.3
22.0
76.7
中国
就业构成(2012年)
33.6
30.2
36.2
GDP构成(2012年)
10.1
45.3
44.6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描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学涵义。用铅笔在图中涂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合理区域,并分析宏观经济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的原因。
(2)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