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全国70个城市住宅价格有69个同比上涨,房价上涨过快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房价上涨过快会导致( )
①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分配失衡
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③居民资产升值,社会购买力不断提高
④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下降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观点( )
| A.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 B.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夸大了事物的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
| C.前者正确,它说明了物质都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
| D.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整个人类好像大海,而民族和个人好像河流和水滴。没有大大小小的河流和亿亿兆兆的水滴,大海就没有了;可是大海的惊涛骇浪,绝非单独的河流和水滴能够兴得起来的。这一比喻体现的哲理是( )
|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
| B.部分离开整体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功能 |
| C.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
| D.整体比部分重要,部分构成整体 |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物质 |
| B.运动是物质的主体,离开了运动也就没有物质 |
| C.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绝对静止、不作任何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
|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地,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
|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
|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
|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 D.联系是随意的 |
“西部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
| 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界限 |
| C.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
| 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