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 立、 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
科学研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下落的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猜想】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
小球编号 |
1 |
2 |
3 |
4 |
5 |
小球质量 |
2 |
5 |
5 |
5 |
45 |
小球半径 |
0.05 |
0.05 |
0.10 |
0.25 |
0.15 |
小球的收尾速度 |
16 |
40 |
10 |
1.6 |
? |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拓展应用】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 。
(3)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在拓展课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按方案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
②用电压表分别测出 、 两端电压以及 和 两端总电压,并记录;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流表接入如图电路中。
【数据处理】
①在数据处理时,有同学发现表中的一个数据有误,错误的数据是 ;
②重新测量,根据所测的数据计算 、 和 的值。
记录表:
电流 |
电压 |
电阻 |
|
|
0.2 |
2 |
|
|
0.2 |
5 |
|
|
0.2 |
3 |
【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交流表达】科学研究有时需要等效替代的方法,如在某实验中需要用到 的电阻,现有阻值为 、 、 的三个电阻,就可以选用其中的 两个电阻串联替代。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 ,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 。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体现了牛顿谦逊的品质。但前任的研究确实对牛顿产生了启迪,其中的一位巨人就是伽利略,他400多年前的研究思想一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伽利略之前观测到,钟摆来回摆动的高度是相同的,如图甲。因此他设想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左边一个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如果球没有受到摩擦的作用,他认为这个球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滚到的高度都与起始高度一样,好像这个球“记住”了起始高度。经过进一步思考,伽利略推断,如果右边的斜坡变成平坦,球将会一直匀速滚动下去,如图乙。
(1)像科学家那样“进一步思考”:图丙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相同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上球的位置,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 。于是他大胆推测:当斜坡变成平坦时,球的速度不再变小,球将做匀速滚动。
(2)伽利略认为,球匀速滚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运动”是球所具有的属性。在我们今天看来,球的这种属性称为 。
(3)我们学习了“能量”的知识后知道,事实球“记住”的是能量。因为有摩擦的存在,球将不会到达起始高度,因此过程中球的机械能减少,但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没有人能独享这份荣耀,它经历着如下的“进化史”;
1879年,托马斯 爱迪生发明碳丝灯,通电后碳丝温度高达 左右,进入白炽状态而发光,所以也称“白炽灯”。
1910年,美国通用电气实验室发现用钨丝制造的灯既便宜又明亮。
1934年,欧文 米兰尔进一步改进,将灯丝烧成螺旋形,使发出的光更明亮。
20世纪30年代,人们研制出了荧光灯,利用发光气体发出的光使灯里的涂膜发亮。它比普通灯温度低并省电。
最近,人们还发明了大功率 灯,它更省电,寿命更长。
请回答:
(1)为了安全用电,控制灯的开关必须接在家庭电路的 线上。
(2)如图,灯丝烧成螺旋形的原因是 (选填“增加”或“减少” 散热。
(3)5瓦的 灯与100瓦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亮度相当。若用1只5瓦的 灯代替100瓦的白炽灯使用4万小时,请通过计算说明选择哪种灯比较经济?
注:目前电费0.53元 千瓦时,其他数据如表。
灯的种类 |
额定功率 |
使用寿命 |
市场价格 |
白炽灯 |
100瓦 |
1万小时 |
3元 只 |
灯 |
5瓦 |
4万小时 |
20元 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