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中的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
(2)在实验中发现指针反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在研究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电路中,若测得A、B、C三处的电流分别是IA、IB、IC,电流表接在B处,指针在E处,电流表接A处,指针在F处,则IA=_______,IC=_________.
小敏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R1为电阻箱,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为3V.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损坏了 | B.滑动变阻器短路 | C.电阻R1处接触不良 | D.电阻R1短路 |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当R1的阻值是2Ω,电流表示数是1.0A,要使电流表示数为0.5A,R1的阻值是 Ω,多次测量后,作出I—R1图象是图乙中的 .
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甲同学的猜想是: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乙同学的猜想是: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丙同学的猜想是: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④电阻还与
有关。
(2)现有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制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规格如右表。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 (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要想探究猜想①应该选用 (选上面表格中导线的字母代号)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在我们做实验时,由于方法不同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观察到现象或测量结果不准确。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遇到问题时你的做法。
![]() |
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蜡烛所成的像比较暗, 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实验时将右边的纸板向前或向后弯折时, 便看不见反射光线了,这说明: |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 |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居_________两侧。
(2)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_______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___。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
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____(选填“远”“近”),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_。
(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