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人们常把人生看成一种占有物,必欲向之获取最大效益而后快,因此多有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行径。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毋宁说,它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
从呱呱坠地开始,人们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但是,“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否则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为了习惯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失去——布施。正如佛家的一副对联所说:“身心放下于当下,名利超然即泰然”。佛教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意欲把人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这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是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实在是刮目相看。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àn) | B.呱呱坠地(guā) | C.一副 | D.敛财致富 |
文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贪得无厌 | B.过眼烟云 | C.一蹶不振 | D.刮目相看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部小说由于插入了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以及有关诞异的历史等等,因此显得结构松散,加上主要人物几易姓名(这一点到最后才交代),因此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是因为小说的结构松散 |
B.小说在最后才交代此书的结构松散 |
C.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及有关诞异的历史导致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
D.主要人物几易姓名的事情在最后才交代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零公里汽车,是指出厂后直接销出或经专用运输车送到销售商手中,其行驶里程几乎为零 |
B.人脑库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脑科学的探索、对人脑生理和病理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水平 |
C.在许多非常情况下,纪律是很难管住生命和生理需要的,只有崇高的信仰才可抑制非分的欲望和非礼的行为 |
D.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是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重蹈覆辙的前提,一个人要想少犯错误,必须做到这一点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
B.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看,不可否认原始儒家思想中存在很多人性的光辉,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家思想世俗化之后建构的传统文化,最明显的缺陷就在于没有提供一种包含起码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底线伦理。当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的时候,应该在人道主义的框架内建立一种起码的道德底线。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提倡建立底线文明 | B.批判儒家思想的缺陷 |
C.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 D.应创造什么样的新文化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现在,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笔下,而且在报刊、书籍上也屡见不鲜;读者的讹误,不仅出现在一般人的口头上,而且在广播和电视中也时有所闻。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
B.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 |
C.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新闻工作者承担着重要责任 |
D.语言文字不规范,新闻工作者应负重要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