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鉴赏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暮春》一诗,春之“”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⑴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答: ▲ 
⑵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 
⑶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答: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画
李唐
百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B.第一句写作者限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
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结合作品简析下阕“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现出的意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