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取液体试剂 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 B.④⑤ | C.①④ | D.①③⑤ |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HSO
===3SO
+Cl-+3H+,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加快。上图为用ClO
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一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增大引起的 |
B.纵坐标为v(H+)的速率—时间曲线与图中曲线能完全重合 |
C.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 |
D.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t1~t2时间内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值 |
将氨基甲酸铵晶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2NH3(g)+ CO2(g)。不能说明该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CO2的同时消耗2 mol NH3 |
B.形成6个N—H键的同时有2个C=O键断裂 |
C.容器中CO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
对反应A+2B = 4C+3D,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 (A)=0.40mol•L-1•s-1 B.v (B)=0.50mol•L-1•s-1
C.v (C)=0.36mol•L-1•s-1 D.v (D)=0.30mol•L-1•s-1
下图是可逆反应X + Y Z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
B.t2时,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反应限度 |
C.t2- t3,反应不再发生,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
D.t3后,该反应的反应限度有可能被外界条件改变 |
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
B.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几滴氯化铁溶液,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