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还含有Fe2O3、SiO2等杂质。
Ⅰ.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试剂A是 ;
(2)向溶液a中通入过量的CO2,将得到的不溶物煅烧后也可得到Al2O3,该方案的缺点是 。
Ⅱ.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制备金属铝
(3)写出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
Ⅲ.新型陶瓷氮化铝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备
(4)①氧化铝高温还原法: Al2O3 +C+ N2 AlN+CO(配平)
②氯化铝与氨气高温合成法:AlCl3+NH3AlN+3HCl
(5)方法②比方法①在生产上更具优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法①中的 Al2O3、C、N2结构稳定,反应时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更多能量
B.方法①中的Al2O3和C容易残留在氮化铝中
C.两种方法中氮化铝均为还原产物
工业上常回收冶炼锌废渣中的锌(含有ZnO、FeO、Fe2O3、CuO、Al2O3等杂质),并用来生产ZnSO4·6H2O晶体,其工艺流程如下,有关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
Al(OH)3 |
Fe(OH)3 |
Fe(OH)2 |
Zn(OH)2 |
开始沉淀的pH |
3.3 |
1.5 |
6.5 |
5.4 |
沉淀完全的pH |
5.2 |
3.7 |
9.7 |
8.0 |
(1)上述工艺流程中多处涉及“过滤”,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2)在“除杂Ⅰ”步骤中,需再加入适量H2O2溶液的目的是。
为使Fe(OH)3、Al(OH)3沉淀完全,而Zn(OH)2不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
为控制上述PH范围可选择加入的试剂或药品是。
A.ZnO B.氨水 C.固体NaOH D.ZnCO3
(3)在“除杂Ⅱ”步骤中,加入Zn粉的作用是。“操作A”的名称是。
(4)常温下,已知Ksp〔Cu(OH)2〕=2×10-20,某CuSO4溶液里c(Cu2+)=0.02 mol·L-1,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则应调整溶液pH大于。
合成肉桂酸异戊酯G()的路线如下:
友情提示:
①B和C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且C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密度为1.964g/L;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D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F反应的是(填标号);
A.溴水B.酸性KMnO4溶液 C.乙酸D.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
(3)B和C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4)E和F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各2分)
(5)A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且包括A),其中与氯化铁不能发生显色反应且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为______(写结构简式)。(各2分)
现有A、B、C、D、E五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Al3+、Fe2+、K+、Ba2+、Ag+,阴离子有SO42-、Cl-、CO32-、NO3-、OH-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L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C和E溶液显碱性,且碱性E>C
②A与C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继续加入E溶液后溶液变澄清
③A溶液中加入D溶液后也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④B溶液中加入E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A与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中加入过量的E溶液后的离子方程式。
B与E反应后的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已知:①2CH4(g)+3O2(g)=2CO(g)+4H2O(l) △H=" —1214" kJ/mol
②2CO(g)+O2(g)=2CO2(g)△H=" —566" kJ/mol
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 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其负极电极反应式是:。
(3)某同学利用甲烷燃料电池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电源中的a一定为正极,b一定为负极
B.可以用NaCl溶液作为电解液
C.A、B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
D.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 + 2e-= H2↑
(4)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
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H2O |
CO |
CO2 |
|||
1 |
650 |
2 |
4 |
1.6 |
5 |
2 |
900 |
1 |
2 |
0.4 |
3 |
3 |
900 |
1 |
2 |
0.4 |
1 |
①实验1中,以v (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答一种情况即可)
某化学小组对SO2与漂白粉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取10克漂白粉固体,加入250mL水中,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后用洁净的玻璃棒沾取滤液到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是 __,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白粉溶液具有的性质是,ClO2和漂白粉一样也具有强氧化性,其消毒效率(以单位物质的量得电子的数目表示)是Cl2的倍;
(3)将SO2持续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发现澄清透明的溶液先变为黄绿色,随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且黄绿色褪去。回答下列问题:
①澄清透明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是: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③SO2与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