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B.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工业化
C.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促进中外贸易
D.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民国时期,随着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当时出现的中西合璧的服装是()

A.西服礼帽 B.男女礼服 C.华冠儒服 D.旗袍、中山装

观察下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
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D.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李鸿章说:“比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活动最能体现上思想的是( )

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