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谭嗣同有感于国事而作。分析诗文,使作者感触至深是的(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鸦片洋货的泛滥
C.神圣疆土的割让 D.戊戌变法的失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召开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苏格兰人民起义 D.雅各宾派专政

他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先驱,他在他的作品中认为“认为人对自己的命运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提倡追求知识,反对愚昧。”这部作品是()

A.《神曲》 B.《奥塞罗》
C.《李尔王》 D.《哈姆雷特》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下列对17、18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
B.革命过程都曲折复杂,出现了封建势力复辟
C.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革命前夕资本主义发展都受到严重阻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