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迁移方向,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1-xCoO2+LixC6LiCoO2+6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的负极为LiCoO2 |
B.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以是熔融的氯化钠、干冰等 |
C.充电时的阴极反应:Li1-xCoO2+xLi++xe-=LiCoO2 |
D.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子流向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 |
B.高锰酸钾溶液可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
C.Al Cl3溶液蒸干可得到Al Cl3固体 |
D.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是玻璃瓶,可以用玻璃塞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
C.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
D.常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测得其pH<5 |
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产生BaSO4沉淀,若以Ksp表示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则平衡后溶液中
A.c(Ba2+)=c(SO42-)=(Ksp)1/2 |
B.c(Ba2+)·c(SO42-)>Ksp,c(Ba2+)=c(SO42-) |
C.c(Ba2+)·c(SO42-)=Ksp,c(Ba2+)>c(SO42-) |
D.c(Ba2+)·c(SO42-)≠Ksp,c(Ba2+)<c(SO42-) |
在常温常压下,反应2N2O5(g)==4NO2(g)+O2(g) Δ H=+56.7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吸热反应 | B.放热反应 |
C.熵减反应 | D.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A2(g)+3B2(g)2AB3(g)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2)=0.8 mol·L-1·s-1 | B.v(A2)=30 mol·L-1·min-1 |
C.v(AB3)=1.0 mol·L-1·s-1 | D.v(B2)=1.2 mol·L-1·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