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3,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下图,则图中 是水沸腾时
的情况。(填“甲”或“乙”)
(3)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并且可推知当时当地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
(4)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和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5)在同一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 .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量取了食用油和水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如图所示,老师发现并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小明的错误是: .
小明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
0 |
6 |
12 |
水的温度/℃ |
20 |
45 |
66 |
食用油的温度/℃ |
20 |
68 |
92 |
(2)加热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 (选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1 |
2 |
5 |
0.6 |
25 |
2 |
4 |
8 |
1.1 |
(1)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3)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沿 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4)如果将重为3N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 范围内.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李明小组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水温/℃ |
…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沸腾过程中,某一气泡经过A、B处时的大小;
(4)李明发现,本小组的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比其他组要长,其原因可能是: ; .(至少说出两条.)
(5)小丽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
答: .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a,它成像在距小孔b,且a大于b.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 B.正立、缩小的虚像 |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正立、放大的实像 |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 的关系.
(3)分析比较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该实验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5)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