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番……”,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下列题。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转型阶段 | D.再生阶段 |
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
C.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
如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问题。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受西风控制 |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
C.受信风控制 |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
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 B.地势 | C.洋流 | D.人类活动 |
如图表示某地某日树影变化,F1表示当地7点日出时的树影,F2表示当地17时的树影,F2与F1等长。读图完成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此日的昼长是12小时 |
B.F1、F2与ON之间的夹角不相同 |
C.当树影朝向N时,当地地方时是12点 |
D.该地此日的日出方向是正东 |
若该地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则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 B.可能位于非洲西海岸 |
C.主要农业类型是小麦种植业 | D.此时节易受冷锋影响 |
图为“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问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
B.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快 |
C.南半球各地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
D.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主体为昏线 |
下列关于图示季节各种相关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内陆的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
B.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处于多雨季节 |
D.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 |
图中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 |
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
D.盛行下沉气流 |
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见图)当地时间2007年4月2日7时19分(北京时间4月2日4时39分),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海啸,造成至少3人丧生,多人失踪。据此完成问题。所罗门群岛位于:
A.亚洲 | B.南美洲 | C.大洋洲 | D.南极洲 |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D.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
本次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海啸,反映了灾害的:
A.地域性 | B.渐进性 | C.突发性 | D.关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