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验后发现所测定氧气的体积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正确的是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
B.将红磷改为蜡烛再重做实验 |
C.实验中红磷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全 |
D.反应后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以使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
下列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方法 |
A |
CH 4 ( CO ) |
点燃混合气体 |
B |
铜粉(炭粉) |
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
C |
O 2 (水蒸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
D |
NaCl ( CaCl 2 ) |
加水溶解、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如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 一般称为 |
<0.01 | 难溶 |
0.01~1 | 微溶 |
1~10 | 可溶 |
>10 | 易溶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a(OH) 2属于易溶物质 |
B. |
Ca(OH)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 |
30℃时,Ca(OH) 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
D. |
70℃时Ca(OH) 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
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
B. |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H2O |
C. |
反应Ⅱ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
D. |
该成果对氢能源的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
|
B. |
|
C. |
|
D. |
|
"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源于粽叶的主要成分﹣﹣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对乙烯基苯酚不属于有机物 |
B. |
对乙烯基苯酚由3种元素组成 |
C. |
对乙烯基苯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
D. |
对乙烯基苯酚由8个C原子、8个H原子、1个O原子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