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 |
B.物质X的质量为2.8g |
C.物质X中含两种元素 |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 |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用双手握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放入水中 |
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
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小心地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再迅速用玻璃片磨砂的一面盖好集气瓶口 |
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
B.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元素 |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
过滤操作不需要的仪器是
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A.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D.化石燃料的燃烧 |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
B.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必须使用坩埚钳 |
C.用托盘天平称8.36g的锌粒 |
D.烧杯可以作为液体反应或给液体加热的容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