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 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下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B.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 |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的雨水叫酸雨 |
B. | 越小,酸性越弱 |
C. | 证明溶液里面含有 ,只需要加入 溶液 |
D. |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
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铱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77 | B. |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 |
C. | 铱元素的质子数是115 | D. | 铱元素不是金属元素 |
下列书写符合要求的是()
A. | 氧离子 -2 | B. | 2个氢原子 |
C. | 氢氧化镁的化学式 | D. | 铁离子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甲乙仍是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
B.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
D.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里含有溶质甲的质量为50g |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
白纸变黑甚至穿孔 |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
B |
在灼热的 中通入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
具有还原性 |
C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固体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
|
D |
在硫酸铜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 |
银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铁片没有明显变化 |
金属活动性顺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