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 mol NH3,放出92.2 kJ热量。
①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2 mol N2和6 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则Q(填“>”、“<”或“=”)_______184.4 kJ。
③已知:
1 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_______kJ。
(2)工业生产尿素的原理是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g)+ CO2 (g) CO(NH2)2 (l) + H2O (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如下:
T / ℃ |
165 |
175 |
185 |
195 |
K |
111.9 |
74.1 |
50.6 |
34.8 |
①焓变ΔH(填“>”、“<”或“=”) 0
②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下图是氨碳比(x)与CO2平衡转化率(α)的关系。α随着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 。
③上图中的B点处,NH3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3)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而氮的化合物用途广泛。
下面是利用氮气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途径:
①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运输时,严禁NH3与卤素(如Cl2)混装运输。若二者接触时剧烈反应产生白烟,并且0.4 mol NH3参加反应时有0.3 mol 电子转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氨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可用作碱性燃料电池的燃料。
已知: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ΔH =" ―1316" kJ/mol,则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 。
(1)把CoCl2溶于水后加氨水直到先生成的Co(OH)2沉淀又溶解后再加氨水,使生成2+,此时向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的产物中有一种其组成可用CoCl3·5NH3表示。把分离出CoCl3·5NH3溶于水后立即加硝酸银溶液,则析出AgCl沉淀。经测定,每1mol CoCl3·5NH3只生成2molAgCl。请写出表示此配合物结构的化学式:此配合物中的Co化合价为
(2)主族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R2O 4.7g溶于95.3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6%,R原子核中含有20个中子;主族元素Q,其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O2,并能跟R形成典型离子化合物RQ。R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Q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将4.7g R2O溶于_______g水中,可使每5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R+离子。
X、Y、Z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相互间有如右图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X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甲是由第二周期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非极性气态分子, Y原子的基态轨道表示式为,乙的电子式为。
(2) 若X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1,Y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被称为未来金属,甲中共含有90个电子,则其分子式为,Y的电子排布式为。
(3) 若X、Y均为金属单质,X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1,甲为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则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用VSEPR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相关知识填表:
分子或离子 |
孤对电子对数 |
VSEPR模型名称 |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
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名称 |
CH4 |
0 |
正四面体形 |
sp3 |
正四面体形 |
BeCl2 |
||||
SO2 |
||||
CH3+ |
||||
SO42- |
||||
NCl3 |
(1)10mLpH=4的盐酸,稀释10倍到100mL时,pH=__________。
(2)常温下,pH=5和pH=3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__。
(3)某温度(t℃)时,水的KW=10-13,则该温度______25℃(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①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a :b =_________;
②若所得混合溶液pH=2,则a :b =__________。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最活泼的金属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的物质是;
(2)⑤、⑥、⑧的最高价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③、④、⑦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③与⑤按原子个数1:1所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⑥号元素最高氧化物水化物与⑤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⑨、⑩的单质氧化性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