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或过程①和④ |
B.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过程① |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和过程③均产生[H] |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
右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无关 |
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都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 |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B.胞嘧啶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和只含14N的DNA占全部DNA的比例依次是()
A.1/4、1 | B.1/4、1/8 | C.1/4、3/4 | D.1/8、1 |
下图中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次是()
A.④②①③ | B.①④②③ | C.④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