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         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      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母本是
(2)操作①叫,操作②叫;为了确保多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应在时间。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色。
(4)若纯合亲本杂交,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F2的基因类型有,且比值为 .

下面A、B两图分别表示某种高等动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A图表示减数第次分裂。图中有条染色体,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是,有条染色体。
(2)B图表示分裂时期。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是,有条染色体。

右图表示某绿色作物叶片细胞内有关代谢示意图。其中a、b代表细胞结构,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结构b是,物质④是
(2)结构a中进行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则
①参与的反应是阶段;若该细胞突然停止②供应,则短时间内a中C3化合物含量将。(填“上升、下降、不变”)
(3)农业生产中,常采用疏松土壤的措施,增大土壤透气性。以提高细胞中[ ]的含量,促进K+的吸收。
(4)若以该叶片为材料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则分离出的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数的第三条的名称是

请根据下列反应式回答:

(1)上述反应从左向右进行时,能量来自ATP中的,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
(2)在动物和人体内,ADP转化为ATP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在绿色植物体内,所需的能量既可来自,也可来自
(3)关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转移是可逆的
B.物质变化和能量转移都是可逆的
C.物质变化是可逆的,能量转移是不可逆的
D.两者均是不可逆的

2009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l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下图表示该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①过程需要酶。
(2)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还应插入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Ⅰ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
(3)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