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节干电池、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导线若干。小明在实验时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①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 (填“A”或“B”)端;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 的作用;
②闭合开关S,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3V,此时,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①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 的作用;
②小明先将R=10Ω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记下电流表示数;接着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把R换为15Ω的电阻时,应向_____(填“A”或“B”)方向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2.5V,同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③若要使所给的5个定值电阻分别接入电路中都能正常进行实验,应该选取至少标有 Ω的滑动变阻器;
④根据多次测量数据描绘出电流随电阻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小明由图像得出的结论是: 。

(3)若继续使用该实验电路,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有 (只要求填写一个实验名称)。
如图所示,是一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连接的一个实物图,所用的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2)测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
(3)请指出电路连接中的不恰当之处:
①;
②.
(4)电路正常后,他们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如下:
|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阻R/Ω |
| 1 |
2.0 |
0.2 |
10.0 |
| 2 |
2.5 |
0.24 |
|
| 3 |
3.0 |
0.26 |
11.5 |
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大小约为Ω.(保留一位小数)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其原因是
唐昊同学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的最左端,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平衡.(选填“左”或“右”)
(2)将小石块放置天平的左盘,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天平重新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g.
(3)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cm3.
(4)经过计算,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
(1)如图1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2)如图2所示,当量程为0~3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V.
(3)如图3所示,是给海波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图象可知: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某同学想探究通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选用的器材有:阻值约为4Ω的铅笔芯一根,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0﹣0.6A的电流表,0~3V的电 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2A),开关,导线等.
(1)该问学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端(选填“a”或“b”).
(2)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的指针都发生了偏抟,但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两电表的示数均保持不变且都在量程范围内.则产生故障的原因是.
A.滑动变阻器最上端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B.滑动阻器最下端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3)排除故障后.该间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获得的几组数据记录在右表中,当采集第三组据时,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2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A.
由表中数据可知,通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比.
| 实验序号 |
U/V |
I/A |
| ① |
0.4 |
0.1 |
| ② |
0.8 |
0.2 |
| ③ |
1.2 |
|
| ④ |
1.6 |
0.4 |
| ⑤ |
2.0 |
0.5 |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为使杠扞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 实验数据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 1 |
1.0 |
10 |
0.5 |
20 |
| 2 |
2.0 |
10 |
0.5 |
20 |
| 3 |
2.0 |
20 |
4.0 |
10 |
由实验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3)小红调节杠杆平衡后,在杠杆的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致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样?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