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2003 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如图是1999 ~2011 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 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读图,回答下面2题。
关于对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岛风蚀地貌发育 | B.甲岛地热资源丰富 |
| C.乙岛所在大洲有五大淡水湖群 | D.P处是乙岛建军港的最佳地点 |
一艘旅游船从甲岛出发,到乙岛,选择最合理的路线航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运河时,航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 | B.逆流航行时所遇洋流都为风海流 |
| C.所经海域水温越来越高 | D.所经海区盐度不断升高 |
年日照时数是指一年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面3题。
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 B.地形差异 |
| C.大气环流的差异 | D.白昼时间的差异 |
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 | B.纬度低,降水多 |
| C.纬度低,气温高 | 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 |
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
B.乙地因日照弱,不能发展林业
C.甲、乙两地因自然条件影响,种植业均不发达
.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该图为某河流示意图,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1月和7月的河面宽度,读图回答下面2题。
下列关于该河及其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
| B.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
| C.1月河流输沙量少于7月 |
| D.流域内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
甲、乙、丙、丁四处河床,坡度最缓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2题。
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铁路的走向都受地形制约 |
| B.B到C的实地距离比A到D的实地距离要长得多 |
| C.农业地域类型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
| D.A在B的东南方,D在C的东北方 |
图乙中D所在阴影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①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
②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③洋流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
④盛行风向——常年盛行东南信风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读图,回答下面2题
若圆圈表示由极地俯视的某一纬线,其长度为1万千米,从b到a沿
行走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则该纬线位于()
|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C.赤道 | D.纬度60° |
若圆圈表示晨昏圈,c点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且位于晨昏圈与某纬线圈的切点,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 A.9:40 | B.9:20 | C.14:20 | D.2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