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激素的双重调节 |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
B.适当增强光照和提高温度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 |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
如图,纵坐标表示甲乙个体数的对数的比,虚线表示
甲乙个体数的对数的比相等,则
A.甲种群与乙种群为捕食关系,甲种群依赖 于乙种群 |
B.甲种群与乙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 由强到弱 |
C.甲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
D.乙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甲种群的制约 |
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
下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 |
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 |
C.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 |
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