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B.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
D.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每年实行“禁渔期”,既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捕捞量,也有利于鱼类资源再生 |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
B.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形成RNA |
C.着丝粒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
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
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 |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氧气速率相同 |
D.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
C.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
D.任何一个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
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该过程中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