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从②③④文段看,王叔远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注释】①婺()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A.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B.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C.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D.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即日单就道() (2)将孤兵寡()
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宗泽为什么会“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
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吕氏春秋•顺民》有删节)
【注释】①靡曼:美色。②来:招徕,凝聚。③袭:袭为双重衣。④禽:同“擒”。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三年心劳力()②亲耕而食()
③流之江,与民之()④必身自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太祖常劝以读书(《赵普》)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越 王 苦 会 稽 之 耻
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结合选文分析越王“禽夫差,戮吴相”主要有哪两方面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乙)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
B.武陵人捕鱼为业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真无马邪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本在冀州之南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A.便要还家。 B.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苛政猛于虎。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B.“城阙”这里指京城,当时的京城是长安。
C.“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出外做官。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请谈谈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别离情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版》(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下列语句中的“为”与“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为”意思相同的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若为佣耕
C.全石以为底 D.以为军咨祭酒

填空
(1)《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一句中的“数”是“屡次”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一句中的“数”是“几个”的意思,文中“每一字皆有数印”的“数”的意思是:
(2)《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文中“则以纸帖之”中“以”的意思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下面的文字概括了活板排版的几个步骤,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几个步骤补全。
第一步先设置铁板,第二步,第三步把铁范放在铁板上,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按平板面。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共2分)
(1)唐人尚未为之盛:(2)则纸帖之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下面是有关“活板”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①③空用原文回答,②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4分)

活板简介
毕昇发明的活板是我国印刷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方法是“_①_”,火烧而成。从“每一字为一印”、“每一字有数印”,可见其_②_“活”;从用铁范置铁板上并密布字印,可见其排版“活”;从“_③_”,可见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因此,活板的出现使印刷过程变得_④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