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反应H2(g) + 1/2 O2(g) = H2O(l)的△H = kJ·mol-1

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请回答:

实验
编号
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
混合溶液的pH

0.2
0.2
pH=a

c
0.2
pH=7

0.2
0.1
pH>7

0.1
0.1
pH=9

(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用a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若a 7,则HA是强酸;若a7,则HA是弱酸(填<、>、=)。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是否一定等于0.2(选填“是”或“否”)。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 c(Na+)的大小关系是
(3)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酸(选填“强”或“弱”)。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mol·L-1

Ⅰ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填序号)①BaCO3②浓硫酸③Al(OH)3④(NH4)2CO3⑤CH3COOH⑥C6H6⑦SO3⑧CsOH⑨H2S⑩Fe(OH)3
Ⅱ(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中最理想的是
A. KMnO4  B. H2O2   C. Cl2水   D. HNO3
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
A. NaOH B. NH3·H2OC. CuO D. 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1×10-5 mol·L-1度积Ksp=8.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

(10分)(1)常温下,有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两溶液的pH ,盐酸______(填“<” 、“="”" 或 “>”)醋酸,写出醋酸电离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两种酸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其中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醋酸钠,实验室现有部分醋酸钠固体,取少量溶于水,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 、“中性” 或 “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当测得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当测得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
a.c(Na+)>c(CH3COO-)>c(OH-)>c(H+) b.c(Na+) = c(CH3COO-)>c(OH-) =c(H+)
c.c(CH3COO-)>c(Na+)>c(H+)>c(OH-) d.c(Na+)>c(CH3COO-)>c(H+)>c(OH-)
(2)向盛有1mL 0.1mol/LMg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2mol/L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静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或文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分)西瓜膨大剂别名氯吡苯脲,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实践证明长期使用对人体无害。已知其相关性质如下表所示: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外观
熔点
溶解性
C12H10ClN3O

白色结晶粉末
170~172°C
易溶于水

(1)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2)氯吡苯脲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所含第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氯吡苯脲晶体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4)氯吡苯脲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____。
A.离子键B.金属键C.共价键D.配位键E.氢键
(5)氯吡苯脲熔点低,易溶于水的原因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查文献可知,可用2-氯-4-氨基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苯脲。
异氰酸苯酯 2-氯-4-氨基吡啶氯吡苯脲
反应过程中,每生成1mol氯吡苯脲,断裂_______个σ键、断裂_______个π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