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某考场,一个女生在考试时,因为紧张而导致许多原来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撕了试卷并哭着离开了考场。
情景二:小张在一次考试时,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后,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出错的原因,认认真真地把试卷订正一遍,并将做错题的原因记录在册,使这次失败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根据上述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位同学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不同?
(2)这两位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各自产生什么不同的行为后果?
学完《做自立自强的人》一单元后,七年级(3)班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活动。他们对本班同学的自理能力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表:
中学生自理能力调查表
调查人数 |
调查内容 |
调查结果 |
|
能自理 |
不能自理 |
||
60 |
早上不要父母叫醒能否按时起床 |
18 % |
82 % |
60 |
是否能整理自己的床铺、打扫室内清洁 |
36 % |
64 % |
60 |
是否会自己做饭并主动洗碗 |
9 % |
91 % |
60 |
自己的衣服、鞋子是否会自己洗 |
19 % |
81 % |
60 |
做作业、复习功课要不要父母监督 |
53 % |
47 % |
60 |
遇到困难能否自己想办法解决 |
25 % |
75 % |
(1)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成员,通过对调查内容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
(2)请你为该班同学查找或自创三条自立自强的警示语,以激励他们不断增强自立自强的能力。
春节期间,小强的几个小学同学聚到他家,聊起了各自所在学校的一些趣事:
小强:我们学校七年级5班的一个女生刘某,学习成绩不佳,不受同学关注。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有一天,她穿了件漂亮的连衣裙到学校,并向同学们炫耀,说这是她爸爸从日本买回来的,价值一千多元。一时间,她自以为成了同学们眼中的“中心人物”,感到很快乐!
小军:我们学校高中部有个男同学,学习成绩较好,但连续几个学期里都不能超过班上的另一个男生。有一天,他带了一把锋利的小刀上学,乘下课玩闹之机,故意将那个男生刺成重伤致残,他自己也锒铛入狱。忌妒,毁了他的大好前程。
小荣:我们班有个女生,进入初中后,就向老师自我推荐当班干部。老师看她有积极性,为了鼓励、培养她,就让她当了班长。她认为自己在小学当过班长,有丰富的经验,不虚心向班主任请教,也听不进同学们的积极建议,还是按照在小学当班长时那一套粗暴的办法整人,不尊重同学,不团结大家,半学期后,就被老师和大家罢免了班长职务。
……
(1)请你走入情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话句,概括出以上三个趣事分别说明的道理。
材料一:201 1年春节期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
材料二:根据对公安部开展的新一轮解救乞讨儿童行动的调查了解,街头乞讨的未成年人中,由父母携带外出乞讨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1)材料一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怎样的保护? 材料二反映了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哪一保护? 这一保护在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居于怎样的地位?(6分)
(2)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微博打拐”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什么权利的保护?(2分)为什么要这么做?
(3)在实际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让未成年人快乐与安全同行呢?(4分)
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刑法修正案(八)》中引人注目的修改有: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正式入罪;食品安全犯罪加重处罚,最高可判死刑;剑指黑恶势力,加大了对涉黑犯罪的刑罚力度;整治“恶意欠薪”,拒付报酬行为正式列罪……
材料二:2011年5月9日晚,知名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北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按照《刑法修正案(八)》的新规定,他将面临拘役的刑事处罚。在公众和媒体紧盯“醉驾入刑”时,高晓松成为第一个“以身试法”的名人。这种名人身份,让其醉驾的新闻在极短时间内成为舆论的热点,人们对醉驾中的种种细节都给予了关注。据此,人民网制作了《明星酒驾引热议,您咋力?》的调查。
材料三: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高晓松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
(2)醉酒驾车害人害己,做出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严惩,所以我们要做守法公民。有人认为“只要法律规定不能做的我们不要去做就不会违法了”,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3)打击醉酒驾车仅靠法律是不够的,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请问: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人们遵纪守法有何积极意义?这对国家和公民分别有什么启示?
根据下列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情景一:两位同学在校园里说笑打闹,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被同学们谴责,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情景二:公园里,一名同学拿着一袋瓜子,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还把瓜子皮扔得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最后,又被罚了款。
(1)两个情景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尊重他人?
(3)我们应如何做到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