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SO2表现还原性 |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 C |
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放出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 D |
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
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
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
| B.W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稳定性高 |
| C.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
| D.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
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 Fe3++2 I-
2 Fe2++ I 2 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
C.电流计 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铂电极电 解氯化镁溶液:2Cl-+ 2H2O 2OH-+ Cl2↑+H2↑ |
B.Fe(OH) 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
| C.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H2O |
| D.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 |
HCO3—+OH-+Ba2+ ===BaCO3↓+H2O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 |
解释 |
|
| A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 B |
K I淀粉溶液中通入适量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 C |
向某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 D |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K+、NO3—、SO32-、Na+ |
| B.使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 Na+、HCO3—、NO3—、[Al(OH)4]— |
| C.pH=12的溶液中:S2-、CO32-、Na+、CH3COO- |
D.常温下,c(H+)/ c(OH-)=1012的溶 液中:I-、Al3+、NO3—、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