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这首《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这表明艺术创作( )
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印度泰姬陵保存了印度艺术雄浑大气的一面,又汲取了伊斯兰艺术的精细柔丽。融合的主要方法是洗去精细柔丽有可能产生的斑斓琐碎,把它们全都统一在同一色调里,达到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气韵。这表明
A.建筑文化是以雄浑大气为主调,配合以柔美的风格 |
B.不同文化的交汇融合推动了文化长河的奔腾不息 |
C.世界文化是不同建筑风格的集合体 |
D.只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就能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
李商隐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一种怀旧,徘徊;蒋捷在《虞美人》中吟诵“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诉说的是凄婉;陆游则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则有对山河不能收复的悲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A.具有丰富绚丽的风格 | B.对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有独特的作用 |
C.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D.是一种凝固的艺术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
A.核心 | B.准则 | C.基本要求 | D.着力点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形形色色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可能随时侵蚀党的肌体。回答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 |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
C.我国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
D.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
要防止形形色色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侵蚀党的肌体,关键在于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
B.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世界发展变化的趋势 |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D.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
“改变是潮流,不变的是传承”是2011年央视春晚的一句解说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文化应该在继承中发展 |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 |
C.流行文化不如传统文化优秀 |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