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由35个选举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1/3,来自一线的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民主的?
材料二: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气候、环境、健康安全等问题成为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以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将以立法的形式被大力推崇。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的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构建“低碳生活”?
材料一:1938年,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南昌成立。按照规定,团里每月要发给团员若干生活津贴费。副军长项英决定,凡从延安或八路军来的团员,每人津贴费一律一元;凡从上海等大城市里来的团员,每人一律十元。这个规定引发了从城市来的青年的一致抗议:“我们也受过锻炼,为什么要发给我们十元?”他们坚决要求只领一元津贴费,最后这场风波以一律发给一元才得以平息。
材料二:2011年5月6日新华网载文指出,被告人齐卫钢在明知被告人李宝生购买奶粉用于生产的情况下,多次将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销售给被告人李宝生。李宝生明知所购奶粉质量不合格,仍指使被告人石映苗、杨彩荣在奶粉生产过程中进行添加,并授意被告人李赟在未对成品奶粉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出具检验合格报告。被告人韩金亮负责销售。目前,李宝生、齐卫钢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赟等四名被告人被判处十年至七年有期徒刑、罚金10万元至1万元不等。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界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环境,使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洪涝灾害、泥石流的频繁发生、沙尘暴的肆虐,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 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并一改以往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提法,指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突显消费的重要性。“十二五”规划还指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从追求“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
西方一位哲人说,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
(1)“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说明为什么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
广东省某市在外打工的200万农民工中,有20万返回家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市委书记说,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问题是个难题,但他们接受过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更是资源和财富。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市市委书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