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
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 B.希波战争 | C.罗马帝国的扩张 | D.马可·波罗来华 |
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
C.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
D.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
下列各国以古代巴比伦城为首都的是( )
①波斯;
②古巴比伦王国;
③希腊;
④亚历山大帝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
C.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促进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 D.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
罗马帝国建立后的最初的两百年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史称“罗马和平”。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形成;
②长期内战结束,社会安定环境的出现;
③罗马奴隶主统治政策的加强;
④地中海成为罗马内湖。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