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
①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
|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
|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 A.否定巴黎公社 | B.确立共和政体 |
| C.阻止保皇派复辟 | D.建立君主立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