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 B.组建了近代海军 |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 D.禁绝外来事物 |
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袋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们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 |
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变化是一致的 |
D.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 |
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礼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
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
③礼仪的变化
④缠足的变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