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的历史进程”的是( )
|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 B.殖民体系的瓦解 |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
“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尤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
|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
|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
|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
|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
|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
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
|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 |
| 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 |
| 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 |
|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
下表是1893年~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
| 机器及大工具 |
原料 |
器材:半制品等 |
消费品原料 |
直接消费资料 |
|
| 1893 |
0.6 |
— |
7.8 |
13.0 |
78.6 |
| 1903 |
0.7 |
— |
14.3 |
22.3 |
62.7 |
| 1910 |
1.5 |
0.1 |
16.0 |
17.0 |
65.4 |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
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
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
| A.虎门销烟 | B.太平天国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