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
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谈论神与人的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
C.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 D.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 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 D 朱熹的理论比孔子学说更科学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君权神授”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儒家的思想 B 道家的思想 C 墨家的思想 D 法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