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
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A.闭关锁国 | B.文字狱 |
C.重农轻商 | D.政治腐败 |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于“海禁”政策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强化②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③制约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④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新唐书·百官志》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主要是说明()
A.唐朝的“市”有地域限制 | B.唐朝的“市”无时间限制 |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迅速 | D.唐朝的“市”有时间限制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
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
C.唐朝北方邢窑的青瓷、南方越窑的白瓷享有盛名 |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