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当时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跌的时代主题是
A.扶清灭洋 | B.抵制日货 | C.打倒列强 | D.抗日救国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材料中陈独秀的评价主要着眼于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革命纲领 B.作出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定
C.作出了国共合作的决定 D.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
有人在上海警察局1919年5月的档案中,发现当时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如图)。引发学生缺席的原因应该是()
A.民族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
C.淞沪会战爆发,急于逃避战火 |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原因主要是()
A.实行民主共和制 |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
C.实行责任内阁制 |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