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2012年1月11日。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印度驻华使馆举办的中印联谊活动并致辞,他说:“中国和印度的和平发展,对对方是机遇,对世界也是机遇。”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A.日内瓦国际会议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反映出中国政府
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1987 年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 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