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评价近代一位历史人物时说:“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胡适所评价的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
A.革命家孙中山 | B.改革者康有为 |
C.文学家鲁迅 | D.实业家张謇 |
钱穆说:(唐)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若未盖,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唐中宗曾不经两省而径自封(小)官,觉得难为情,故装置诏书的封袋,不敢用常封而改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官员被称“斜封官”。由此说明:( )
A.唐朝皇帝的专制权力是有限的 |
B.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为了限制君权的 |
C.两省的长官相互制约,为限制相权 |
D.唐朝已经拥有一套完善的法治规则 |
《春秋繁露》中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董仲舒在文中强调的是( )
A.礼乐制度 | B.独尊儒术 |
C.天人合一 | D.万物本源 |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
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
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
B.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
C.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
D.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
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中回顾斯大林时代:“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如果你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则可享有一切——你进入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国家里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这说明斯大林时代()
A.苏联共产党内争权夺利的斗争非常激烈 |
B.指令性计划经济滋生了全面腐败 |
C.共产主义在苏联已经发生了质变 |
D.高度集权体制助长了官员的特权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