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丘吉尔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首相,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道:“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
| B.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
| C.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
|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
山东是产粮大省。远古时代,山东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小麦和水稻 | B.小麦和粟 | C.玉米和水稻 | D.玉米和甘薯 |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
| 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 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
|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 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
|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
|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
|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规模 | B.土地的使用权 | C.土地的所有权 | D.土地的用途 |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产品 |
单位 |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
1949年 |
1952年 |
1992年 |
| 钢 |
万吨 |
92.3 |
15.8 |
135.0 |
8000.0 |
| 粮食 |
亿吨 |
1.5 |
1.1 |
1.63 |
4.42 |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经济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